5月6日上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求是》杂志社国际部主任杨发喜,苏州大学正校级巡视员、江苏师范大学中特基地主任任平,省社科院副院长、省社科院中特基地主任刘旺洪,省委党校副校长、省委党校中特基地主任杨明,长江学者、南师大社会科学院院长、南师大中特基地主任王永贵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汇聚我校,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展开理论和实践研讨。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琪,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赵金松,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中特中心秘书长李扬,《光明日报》江苏站站长郑晋鸣,《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叶祝弟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校中特基地主任成长春主持研讨会开幕式,校长程纯代表学校致辞。

程纯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专家莅临我校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形成的一批标志性成果。程纯指出,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时代赋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他认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必将推动15家中特基地有效落实省委宣传部和省中特中心的各项任务,不断谱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新篇,必将促进理论工作者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蓝图,聚焦江苏“两聚一高”新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程纯表示,我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从百余年办学积淀中挖掘文化的根脉,不断丰富新时期的文化实践,为新时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李忠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非常重要、广泛的课题,此次研讨会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周年之际召开,意义重大。李忠杰高度评价了江苏省中特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并充分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一般项目和特色项目并举所取得的不俗成绩。就我校中特基地的未来建设,李忠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学校要一如既往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转化;二是基地要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厚植基础条件,不断聚合研究团队的力量;三是基地科研骨干要深化研究重点理论问题,深入探索实践经验转化路径。

周琪代表省委宣传部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我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相关情况。他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领导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周琪指出,伴随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坚持文化自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南通大学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责任担当。他希望与会专家要立足现实,深入思考如何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献计献策,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林元作为专家代表在会上发言。他说,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加深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刘林元认为,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的自信,其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统领、为主旨的一个综合的、复合的文化观念,具有人民性、实践性、现代性、方向性的特征,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科学技术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艺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吸收的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文化四个方面。他指出,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成功的,我们要加强文化自信,要深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要重视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讨会上,于沛、杨发喜、任平、刘旺洪、杨明、王永贵、成长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与实践要求,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两聚一高”新江苏战略,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研究,文化自信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分别作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中特基地常务副主任江应中主持学术报告环节。

于沛在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自信;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以至整个国家安全的利器;是对既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坚持,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是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核心。他表示,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才能实现对内具有凝聚力、规范力、号召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而为中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奠定现实的基础。

杨发喜认为,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来深刻认识文化自信。他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优势,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扎根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的文化,更具有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同时他指出,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觉,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强化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把全国人民的思想、力量凝聚团结起来。

任平围绕文化自信如何构成其它三个自信的基础这一理论问题,提出文化是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是民族之为民族,时代之为时代的根本,也是支撑一个民族血脉的根基。他指出,中国文化主要包含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革命文化以及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意义,也是理论者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要解决好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处理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解决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能否主体继承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刘旺洪作了题为《文化自信与当代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建设》的报告。他认为文化自信是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持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价值支撑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并指出中国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是文化自信的依据。文化自信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当代中国文化价值体系,要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融入到文学艺术创作的各方面和各领域、融入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全媒体制作和传播的全过程、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各方面。

杨明在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增强精神力量,从国内来说就是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从国际上来说就是要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杨明说,文化自信蕴含着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任务指向,要把握好文化的以文化人和聚合功能,要坚持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所要求的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要坚持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所要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王永贵认为文化自信是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对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认同状况的一种体现,具有探索上的连续性、表达上的现实性、内容形式上的开放性和实践上的基础性等特征,凝聚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力量,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他指出,增强文化自信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好价值观自信、价值观认同和价值观践行的问题,以解决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来增强文化自觉,以打造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来增强文化自强。

成长春作了题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时代魅力》的报告。他认为,文化自信要彰显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时代魅力,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真经”,炼好共产党人“心学”,要构建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的学术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真正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他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要在理论资源融通方面各得其所,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理论创新方面各尽所能,紧密结合实践找准出发点;在方法选择方面各取所需,既要固本培元研究经典,又要别具一格,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

赵金松在学术报告环节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专家学者所作的报告,认为报告精彩纷呈,深刻阐释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颇具思想洞察力、学术创造力、理论穿透力,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把理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汇聚起理论建设的洪流,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推动中特中心在内的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需要我们永立理论潮头。就全省15家中特基地建设,赵金松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巩固基地建设“主阵地”,二是要打造理论研究“百花园”,三是要涵养学科建设“策源地”。他希望各个基地之间要相互交流共建,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成果的转化。

会上,我校中特基地与兴化市张郭镇政府签订了《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基地与兴化市张郭镇共建调研工作站协议书》。江应中与兴化市张郭镇党委书记李华代表校地双方签署协议。

本次研讨会由省委宣传部、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与我校共同举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和论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江苏“两聚一高”的奋斗目标。来自全省中特中心12家基地的负责人及学术骨干,我校中特基地的学术骨干及师生代表出席研讨会。